2018年,電影《風再起時》正式亮相。
而后一個片花、寥寥幾張海報和劇照,幾乎就陪伴了影迷整整五年。
此前原定于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作為開幕影片放映,卻臨時因為「技術原因」反轉取消。
在這個訊息紛繁的年代。
這部電影的上映消息,經過了多輪游弋,但無一例外,皆是傳言。
直至如今,電影終于定檔。
史詩巨制《風再起時》,真的來了。
猶記得當年。
翁子光苦求電影公司投資自己的《踏血尋梅》。
期間頗多糾結,遭遇撤資、被騙去寫劇本,也得到一幫朋友不離不棄,最終獲得美亞電影的近兩千萬投資,電影開拍,上映后收獲良多。
或也可以說,翁子光憑這部《踏血尋梅》一炮而紅。
而如果熟悉《風再起時》這部電影的來龍去脈,會知道電影一開始的名字叫《全球通緝令》,當時放出過一張郭富城的單人海報,也就是一部關于雷洛的個人傳記電影。
後來電影改名,加入了梁朝偉,陣容也從單核變成雙雄,聲勢愈加炫赫。
記者問導演,此前的《跛豪》、《五億探長雷洛傳》、《追龍》都有涉及過這個故事,妳為什麼再拍一遍?
這是歷史,翁子光說。
見過很多言論,其中有一種最具代表性的,是說這部電影「炒冷飯」。
他們的理由是,人物、時代都一樣,不是冷飯是什麼?
但這種觀點恰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,也就是翁子光那句話,這是歷史。
無論是《跛豪》、《五億探長雷洛傳》還是《追龍》,甚或是《四大探長》和其他林林總總類似題材的年代戲,著眼點始終在梟雄、江湖、恩怨、警匪勾結等表層商業元素上。
翁子光卻深入了歷史。
一直以來。
覺得香港電影都欠缺歷史的厚度。
超過百年的影史,竟而根本找不出一部電影,能有真正的「史詩」意味。
因為「史詩」這個東西,并不是故作高深,而是要觸及真實的歷史,要復現舊年代及其變遷,而大多數電影人的做法,是借殼言事。
也就是空有年代大戲的殼,格局和故事,都狹窄和淺顯。
但翁子光,似乎重塑了那個時代。
當然,一開始的時候,其實也以為他是重點去談那個年代的只手遮天和樓起、樓塌的故事。
而隨著電影訊息的不斷透漏,發現電影涵蓋了香港的戰時淪陷期、戰后的龍蛇混雜,乃及經濟起飛的年代,甚至涉及幾乎不會被其他電影觸碰到年代話題,這是一條極長的「時間軸」,也是難度極高的敘事,與那些慣見的商業電影,幾乎完全背道而馳。
或許可以相信,翁子光一早就在說的「史詩」電影,并沒有「掛羊頭賣狗肉」。
香港也確實缺少一部關于「港島歷史」的銀幕大作。
而關于這部電影的由來。
翁子光講了兩個理由,其一是他認為郭富城的樣貌精致無雙,很有傳奇人物的特質,所以想幫他拍一個老香港的黑幫電影,其二則是自己特別喜歡那個年代的梟雄人物,也想要拍一個自己的版本。
他甚至將這部電影,喻做「給香港電影的一封情書」。
將電影比作情書,并不是翁子光的首創。
但以翁子光一直以來側重思考與思想性的特點,這部《風再起時》無論票房表現如何,在電影底蘊、質量、態度與未來地位上,就尤其值得期待。
其實一直以來有個看法。
香港電影逾百年影史,真正的蓬勃期也就大致二十年。
雖然不乏精巧的創意和天才的構想,但這個舞台,卻大多被浮躁、癲狂和淺薄的商業電影所占據,真正冷靜下來,經得起時間沉淀的作品有幾多?
尤其在香港電影愈加黯淡的今天。
與其忙于復制流水線般的商業電影,或者去為票房數據煩惱。
不如集中人力和財力,多留下幾部經典電影。
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,現下仍在活躍的這一批演員,幾乎盡數已經打拼了超過三十年的時間,雖然持續強橫、經驗極豐兼威名仍熾,但還能有多少時間揮霍?
至多而論,也只有五到八年黃金期。
電影雙雄列陣。
在過去,兩位演員都交出了多部經典。
梁朝偉在九十年代就開始聲名卓著,從《悲情城市》、《重慶森林》、《流氓醫生》、《春光乍泄》、《暗花》,到《花樣年華》、《無間道》、《2046》和《色·戒》、《一代宗師》,五奪金像獎影帝、一獲戛納影帝的十年,也就是他的巔峰。
郭富城則成長性特別明顯,他在九十年代也有《赤腳小子》、《浪漫風暴》和《風云雄霸天下》幾部佳作,但與全力轉攻影壇后的差距非常明顯。
自《柔道龍虎榜》、《三岔口》、《父子》開始,一路以《C+偵探》、《白銀帝國》、《殺人犯》、《最愛》、《B+偵探》、《浮城大亨》、《寒戰》、《踏血尋梅》、《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》、《寒戰2》、《無雙》和《麥路人》等作品不斷攻城略地。
當下七部作品待映,新片又開機,就趨勢而論,他的巔峰期似乎才剛剛開始。
可能有人會說,年近六十了,還談什麼趨勢,但郭富城無論是在樣貌、體能的保持,還是在表演能力上的突進、變化來講,都仍然可以將期待值拉滿。
而這次郭富城和梁朝偉的手談,也可視作香港影壇的一場巔峰論道。
出奇與守正,皆有其理。
回到電影本身。
好導演、好劇本和好演員相遇,再加上力求經典的態度。
對于影迷來講,沒有不期待的理由。
這當然并不是強行「自來水」。
而是有邏輯的預判。
上映即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