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在文字中證道。——唐淚」
我們不以偏概全。
但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,也即香港電影人在取電影名字方面,有特殊的偏好。
有很多電影,名字里都有「戰」,或者「風云」。
這也是一種很有趣的「固執」。
比如似乎莊文強就曾經說過,電影《無雙》,最開始準備用的名字是「偽鈔風云」,不過這兩個名字孰優孰劣,應該一望而知。
電影取名當然是一門學問,也與質量相輔相成。
嘗試復盤那些知名作品。
看誰人匹配。
誰人又空有其表。
先談「風云」。
1987年,周潤發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票房奇跡,一年上映十一部電影,五部進入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,創下個人年度票房破兩億的空前紀錄。
其中有兩部電影的名字,與「風云」有關。
一部是《龍虎風云》,另一部叫《監獄風云》,都出自導演林嶺東之手。
從當年成績上來講,《監獄風云》奪得香港年度票房亞軍,而《龍虎風云》則幫助周潤發繼《英雄本色》奪得金像獎影帝之后,創下了連莊影帝的奇跡,迄今為止都沒人能夠打破。
兩部電影皆是當年名篇。
其后名震江湖的又一「風云」,是1998年的《風云雄霸天下》。
自1984年《最佳拍檔女皇密令》上映之后,許氏兄弟就再沒有雄霸港影江湖的氣勢,轉而將戰場交給了成龍和周潤發,接下來的五年時間里,幾乎就是二人的捉對廝殺與交替登頂,直到1990年周星馳加入戰團,他創下了連續四年統治香港影壇的奇跡,甚至令成龍和周潤發二人無力應手。
其他演員則無法越雷池一步。
所以九十年代的年冠,含金量極高。
以此而論,《風云雄霸天下》就極為難能可貴。
尤其兩位主演都是后起之秀。
郭富城1989年才拍第一部電影《飛越危墻》,鄭伊健1992年入行,出道時間皆不超過十年。
這部電影,也是嘉禾電影嘗試用新人替代成龍的一次「試水」。
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。
而《風云雄霸天下》不但創下了當年打破雙周一成統治的奇跡,也開創了玄幻漫改武俠和計算機特效應用的風潮,更以電影本身的質感,與其他電影一起,推動香港電影進入了「去粗糙化」的新時代。
再見「風云」則要等到十年之后。
寰宇電影買下版權,將《風云2》交與彭氏兄弟,召回郭富城和鄭伊健,整個華語影壇都嚴陣以待,絕大多數區域市場都給出了頂級待遇,等待「皇者再臨」。
但沒有人能料到,這是一場「大熱倒灶」。
電影在香港創下多個票房紀錄,卻于上映首周后出現斷崖式下跌,最終僅以1544萬的票房成績排名十大票房排行榜第六位,內地票房也遠不如預期。
原因大家都知道,彭氏兄弟過于重視特效制作,而過多的慢鏡與「單薄如紙」的劇情,招致觀眾雙重吐槽,所以不得不「兵敗如山倒」。
同年度還有另外一部「風云」,即麥莊組合的《竊聽風云》。
相對《風云2》,這部電影沒有前作優勢和頂級偶像光環,卻不但在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上以微弱優勢勝出,更在內地收獲近億票房,刷新了當年內地的華語警匪片票房紀錄。
隨后開拍了兩部續集,票房不斷走高,但口碑并未同步上行。
一晃多年,麥莊組合拆分。
二人各自單飛,莊文強在2018年帶來一部《無雙》,次年麥兆輝推出一部《廉政風云》。
從市場的反饋來看,差異甚大。
電影《無雙》在內地國慶檔大殺四方,最終豪取12.74億票房,奪得香港票房年度亞軍,更橫掃了次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,而《廉政風云》內地票房堪堪破億,雖然在香港奪得年冠,卻也僅3134萬,甚至不及前一年《無雙》的年亞票房數據。
如果仔細探究,劇情、題材和演員陣容等原因或許都有。
當前二人又各自攜新作品而來,莊文強「四年磨一劍」推出頂級雙雄陣容的《金手指》,麥兆輝找來郭富城炮制法庭戲《內幕》,也又有另外一部《檢察風云》待映。
這當然不會是最后一部「風云」。
「戰」的例子可能就更多。
先數數已經上映的,有《暗戰》、《逆戰》、《寒戰》、《毒戰》、《激戰》、《心戰》、《惡戰》,還有一部網絡放映的《盲戰》,這是八部。
還有立項和待拍、待映的,陸劍青有一部《圍戰》,據說古天樂投資了一部《鎖戰》。
《圍戰》較為撲朔迷離。
這部與麥兆輝的《內幕》同期立項,而現在《內幕》已拍畢待映,《圍戰》這部傳過多次開拍消息的電影反而一直沒有后續。
基本可以直觀判斷的是,凡用「戰」做名字的電影,幾乎都一定是警匪類型,也幾乎都是雙雄組合,原因很簡單,「戰」有激烈和對抗之意,所以天然適合有激烈場面的警匪電影。
不絕對化,但從機率出發,大抵如是。
鑒于相關電影太多,不做展開,而從結果觀察,票房表現最有優勝的是《寒戰》和《寒戰2》,奪得兩個年冠并破一次香港華語片影史紀錄,在獎項上看,《暗戰》、《寒戰》和《激戰》各自捧出一個金像獎影帝,都算得成績斐然。
不過若從名氣和質量來講,毫無疑問《寒戰》是其中最強作品。
但很可惜,《寒戰3》可能無法面世。
非戰即風云。
其實是一種文化現象。
也即來自古漢語的「惜字如金」。
古人行文,能用一個字講清楚,絕不會多余。
比如「然」、「諾」。
一字千鈞。